基础知识、应用技术【软考】

文章目录

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(水平)考试目录

一、 基础知识

1. 计算机系统知识

某计算机系统的 C P U CPU 主频为 2.8 G H z 2.8GHz 。某应用程序包括 3 3 类指令,各类指令的 C P I CPI (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)及指令比例如下表所示。执行该应用程序时的平均 C P I CPI 为();运算速度用 M I P S MIPS 表示,约为()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
答案:3.5、800M
解析一:对列出的CPI求平均数:4 × 35% + 2 × 45% + 6 × 20% = 3.5。
解析二:即每秒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根据第一问CPI,每条指令需要的时钟周期为4,每个时钟周期为主频的倒数,即 1 2.8 G \frac{1}{2.8G} 秒,则每条指令需要时间 3.5 2.8 G \frac{3.5}{2.8G} 秒。每秒执行指令数为: 1 3.5 2.8 G \frac{1}{\frac{3.5}{2.8G}} = 2.8 G 3.5 \frac{2.8G}{3.5} = 0.8G = 800M
所属知识点: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

内存按字节编址,地址从 A 0000 H A0000H C F F F F H CFFFFH 的内存,共存()字节,若用存储容量为 64 k × 8 b i t 64k × 8bit 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空间,至少需要()片。


答案:192KB、3
解析一:地址从 A 0000 H A0000H C F F F F H CFFFFH ,存储单元个数共有 C F F F F H + 1 − A 0000 H = 30000 H CFFFFH + 1 - A0000H = 30000H ,即 3 × 164 3 × 164 个;按字节编址,即每个存储单元存放 1 1 个字节,也就是 1 B 1B 该存储区域总容量 = 存储单元个数 × 存储单元内容 = 3 × 164 × 1 B = 3 × 216 B = 192 K B 该存储区域总容量 = 存储单元个数 × 存储单元内容 = 3 × 164 × 1B=3 × 216B = 192KB
解析二:若用存储容量为 64 k × 8 b i t 64k × 8bit 的存储芯片构成,即单位芯片容量为 64 k × 8 b i t 64k × 8bit 总容量 = 单位芯片容量 × 片数 总容量 = 单位芯片容量 × 片数 ,即 片数 = 总容量 单位芯片容量 = 192 K B 64 k × 8 b i t = 3 片数 = \frac{总容量}{单位芯片容量} = \frac{192KB}{64k × 8bit} = 3
所属知识点:存储系统

2.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

3. 数据结构

某图 G G 的邻接表中共有奇数个表示边的选择题表结点,则图 G G ()。
A. 有奇数个顶点
B. 有偶数个顶点
C. 是无向图
D. 是有向图


答案:D
解析:邻接表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,这种存储表示法类似于树的孩子链表表示法。有向图G的邻接表中有奇数个表结点;无向图边表结点为偶数个。
所属知识点:邻接表

对于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两种浮点数,假设前者阶码长、尾数短;后者阶码短、尾数长。其他规定都相同,则二者可表示数值的范围和精度情况为()。
A. 二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相同出租
B. 前者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更大且精度更高
C. 前者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更大但精度更低
D. 前者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更小但精度更高


答案:C
解析:指数位越多,尾数位则越少,其表示的范围越大,但精度就会变差;反之,指数位越少,尾数位则越多,表示的范围越小,但精度就会变高。一个数字的浮点数格式,会因为定义的规则不同,得到的结果也不同,表示的范围和精度也有差异。
所属知识点:浮点数

4. 操作系统知识

5.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

以下关于风险管理的叙述中,不正确的是()。
A. 仅根据风险产生的后果来对风险排优先级
B. 可以通过改变系统性能或功能需求来避免某些风险
C. 不可能去除所有风险,但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来降低或者减轻风险
D.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,需要定期地评估和管理风险


答案:A
解析:对风险排优先级是根据风险的曝光度来进行的,曝光度等于风险的产生后果乘以风险发生的概率。
所属知识点:风险管理

6. 结构化开发方法

7. 面向对象技术

下列设计模式中,()模式既是类结构型模式,又是对象结构型模式。此模式与()模式类似的特征是,都给另一个对象提供了定程度上的间接性,都涉及到从自身以外的一个接口向这个对象转发请求。
A. 桥接(Bridge)
B. 适配器(Adapter)
C. 组成(Composite)
D. 装饰器(Decorator)


答案:B、A
解析:桥接(Bridge)【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,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。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,又称为柄体(handle and body)模式或接口(interface)模式。桥接模式类似于多重继承方案,但是多重继承方案往往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,其复用性比较差,桥接模式是比多重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。】
适配器(Adapter)【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,从而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。适配器模式既可以作为类结构型模式,也可以作为对象结构型模式。在类适配器模式中,通过使用一个具体类将适配者适配到目标接口中;在对象适配器模式中,一个适配器可以将多个不同的适配者适配到同一个目标。】
组成(Composite)【又称为整体-部分(part-whole)模式,属于对象的结构模式。在组合模式中,通讨组合多个对象形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—部分的结构层次,组合模式对单个对象(即叶子对象)和组合对象(即容器对象)的使用具有一致性。】
装饰器(Decorator)【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,可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一些额外的职责,就增加对象功能来说,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实现更为灵活。通过装饰模式,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对象的情况下,以动态、透明的方式给单个对象添加职责:当需要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,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地被撤销时可使用装饰模式: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也可使用装饰模式。】
所属知识点: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

下面向对象设计时包含的主要活动是()。
A. 认定对象、组织对象、描述对象间的相互作用、确定对象的操作
B. 认定对象、定义属性、组织对象、确定对象的操作
C. 识别类及对象、确定对象的操作、描述对象间的相互作用、识别关系
D. 识别类及对象、定义属性、定义服务、识别关系、识别包


答案:D
解析:面向对象分析阶段:认定对象,组织对象,对象间的相互作用,基于对象的操作。
面向对象设计阶段:识别类及对象、定义属性、定义服务、识别关系、识别包。
面向对象程序设计:程序设计范型、选择一种00PL。
面向对象测试:算法层、类层、模板层、系统层。
所属知识点:设计模式的应用场景

在UML类图中,类与类之间存在依赖(Dependency)、关联(Association)、聚合(Aggregation)、组合(Composition)和继承(lnheritance)五种关系,其中,()关系表明类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弱,()关系表明类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强。
A. 依赖
B. 聚合
C. 组合
D. 继承


答案:A、D
解析:在类与类之间的5种关系中,从弱到弧依次为:依赖,关联,聚合,组合和继承。因此依赖关系最弱,继承表示类与类之间关系最强。
所属知识点:UML图

8. 算法设计与分析

9. 数据库技术基础

10.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

下列攻击行为中,属于典型被动攻击的是()。
A. 拒绝服务攻击
B. 会话拦截
C. 系统干涉
D. 修改数据命令


答案:C
解析:拒绝服务(DOS)【对信息或其它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。】
会话拦截【未授权使用一个已经建立的会话】。
系统干涉【指的是攻击者获取系统访问权,从而干涉系统的正常运行,一般可以归于被动攻击】。
修改数据命令【截获并修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命令】。
所属知识点:网络攻击

11. 标准化和软件知识产权基础知识

12.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

二、 应用技术

1. 数据流图

2. 数据库设计

3. UML 建模

4. C 语言算法

5. 程序设计

本文是转载文章,点击查看原文
如有侵权,请联系 lx@jishuguiji.net 删除。